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集约化畜禽养殖在带来规模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动物健康、品种退化、产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转型阶段。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首要任务,也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发展畜牧业实施精准扶贫,是产业扶贫中较为常见和较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主导方向之一。因此,在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针对贫困地区自身条件限制、畜禽养殖水平落后和科技基础薄弱等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畜禽特色养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对推动贫困地区畜禽产业发展、繁荣产区经济、带动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畜禽特色養殖與科技精准扶貧的關系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农民增收仍然相对困难。
畜牧業是農村、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導産業,也是貧困地區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的重要支柱産業。因地制宜,在貧困地區發展特色養殖産業,依靠科技創新走集約化、規模化、標准化的道路,既可帶動當地飼料、養殖、加工等産業的良性發展,又可帶動當地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已成爲當今扶貧開發事業中的閃光點和重要方法。同時,加速貧困地區畜禽品牌特色産業發展,也是提高我國畜禽産品質量,增強畜禽産品市場競爭力,帶動更多群衆步入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地方特色畜禽具有繁殖率高、耐粗飼、肉質好、適應性強、種質資源豐富等特性,並大多分布于國內比較貧困的地區。例如,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土雞在自然的選擇和人工長期培育下,形成了具有適應性廣、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等優良特性的地方土雞品種。但因很多養殖戶的飼養管理水平落後,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導致出現石門雞成活率低、生長發育緩慢、産蛋率下降、品種退化等現象。又如,湖南省湘西黑豬具有肉質香嫩、肉鮮味美、香味濃郁、油而不膩等特點,但因耕作粗放、養殖周期較長、良種基因流失嚴重、飼養管理水平低下、産業鏈未能建立,造成湘西黑豬産業不能帶動湘西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因此,解決貧困地區畜禽地方特色養殖存在的問題,需要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此外,在我國畜禽養殖産業中,生産、加工、儲運和營銷等,都迫切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強有力的技術體系,以促進特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破除脫貧攻堅面臨的困境。
爲推進科技興農和精准扶貧的聯動發展,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印遇龍院士團隊,積極貫徹落實精准扶貧要求,以科技扶貧爲手段,在廣西環江、湖南邵陽等貧困縣開展了一系列科技産業扶貧的措施,爲我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脫貧攻堅提拱了重要的解決方案;主要圍繞功能性氨基酸、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和中草藥組分協同提升畜禽地方特色養殖提出了實踐經驗。特別是系列新型低蛋白、無抗、低礦物元素排放的飼料新産品開發應用和生豬低氮磷日糧源頭減控技術體系,以及基于食藥同源的“種養結合”養殖技術在豬肉品質改善和糞汙處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技創新在畜禽特色養殖精准扶貧中的成效
廣西環江香豬
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的環江縣是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地屬喀斯特地貌;數百年來,閉塞、貧窮、落後是這片土地難以掙脫的枷鎖,被列爲國家級貧困縣。一直以來,環江也是廣西重點畜牧業縣之一,當地的香牛、香豬、香鴨、香米、香菇等“五香”名揚四海。具有千年養殖曆史的環江香豬是廣西優良的地方畜品種之一,也是我國重點保護的地方小型豬品種之一,有“不吃環江香豬肉,不識天下美食”的美譽。但是,因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科技力量薄弱所造成的運輸難、保鮮難、養殖條件差、飼料資源緊缺和市場需求量少等問題,一直是環江香豬走出深山的障礙。
为了加快环江县的脱贫速度,破解环江香猪产业发展缓慢这一难题,亚热带生态所畜禽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先后在环江县主持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区域重点项目“广西香猪地方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产研人才扶持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廣西環江香豬产业促进与升级院士工作站能力建设”等科研扶贫项目,并建立了环江香猪健康养殖院士工作站,为环江县脱贫攻坚出谋划策,针对环江香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在项目实施期间,孔祥峰等通过引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不同阶段环江香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完善了相关基础数据,揭示了其繁殖力高、耐粗饲、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性的分子机制;建立了环江香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发酵饲料开发与应用示范基地、生态种养结合示范基地、环江香猪高床养殖示范基地和牧草种植-香猪养殖示范基地等 5 个试验基地,并在环江香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验证了精氨酸家族氨基酸、合生元、益生菌和甜菜碱对香猪的饲喂效果。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也开展了环江香猪的系列标准制定、专用饲料配制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健康养殖模式集成与推广、健康养殖与养殖环境污染控制、研发成果与产业品牌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印遇龙团队组织举办了 2019 年国畜禽养殖污染源头减控与种养结合技术培训班、香猪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专题培训会、畜禽生态健康养殖与扶贫脱贫技术专题培训会等,培训技术人员达 400 多人次,并向养殖场户赠送了《小型猪健康养殖技术》一书。此外,为了加快环江香猪健康养殖技术成果的落地与转化,团队还引进了饲料加工企业参与环江香猪专用饲料的研发、生产与推广。为了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团队为香猪健康养殖基地购买了相关的设备和药品,并对示范区和养殖场在建猪舍的规划、营养配方的优化、非粮饲料原料的利用、猪舍环境温度的控制、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由此,助力环江香猪产业从“世遗时代”步入“高铁时代”。环江香猪产业依托国内优势科技支撑力量和品牌优势,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动了传统畜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给环江县的贫困养殖户带去了幸福生活。
湖南邵陽保和雞
湖南省邵阳市保和村属于深度贫困村,村里多丘陵、山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适合发展林下养殖产业。但近几年,林下生态养殖产业遍地开花,农产品同质化突出,产品滞销时常发生。怎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避免丰产却不增收的情况出现?2019 年初,印遇龙到当地实地考察发现,保和村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丘陵林下喂养走地生态鸡,并可借鉴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雪峰乌骨鸡的生产模式养殖,通过团队引进科学技术进行精准指导,有望将保和鸡发展为品牌产业。
在印遇龙带领的科技服务团队的帮助下,保和村村民杨永生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第一个保和鸡养殖基地。根据团队的建议,将鸡棚建在山上,将保和鸡散养在大山里。这样鸡吃的是虫子、草、稻谷和玉米等,饮的是山泉水。同时,团队给养殖户开展了养殖培训课,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并现场指导定制饲料和防疫方法。根据保和鸡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制定了相应的饲料配方和添加益生菌,能让保和鸡林下生态放养 180 天以上。此外,团队为了保证鸡棚的通风效果和鸡的营养平衡,围绕保和鸡的饲养阶段性和环境要求,在鸡舍选址、结构设计及用材等方面给出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和科学建议。针对困扰养殖户遇到的难点问题,团队派驻成员都进行一一解答,并帮助养殖户制定统一的供种、饲养、管理、销售和质量标准。养殖户遵循了团队规划和建议后,总结经验教训,不仅养鸡赚了钱,对科学养鸡方法也如数家珍。
如今,保和鸡养殖产业正逐渐进入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也使扶贫工作队开展的“企业 + 基地(合作社)+ 能人 + 贫困户”扶贫模式发挥出更大的成效。这不仅给养殖户创收、贫困户脱贫装上了加速器,还培养了一批养鸡能手。为进一步助力全村发展,团队依靠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为保和鸡注册“保和鸡”产品商标,推动“保和鸡”公共农业品牌建设和帮扶成立企业,把保和鸡打造成一个具有商标保护和明显地标特色的科技示范产品和科技示范展销平台;建立保和鸡屠宰车间和冷库,对接各级电商协会,真正地做到产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全村共建起了 7 个“保和鸡”养殖基地,520 平方米扶贫车间和养殖林下走地鸡 2.5 万羽,年产值超过 200 万元,帮助村贫困户年人均增收 1 000 元。为此,这支科技服务团队被授予“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2019 年度先进团队”荣誉称号。
中草藥和種養循環産業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因其独特的寒冷气候和地理位置,遍地是野生药材,其主要品种是山(金)银花。目前,隆回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区。金银花作为我国 72 个大宗名贵中药材品种之一,主要成分是绿原酸、黄酮、皂苷乙,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抗病毒“双抗”功效。
針對金銀花具有抗生素替代物的潛力,爲了搭建金銀花産業對接畜牧業應用的橋梁,印遇龍和李鳳娜對隆回縣金銀花進行了基礎研究,將金銀花列入“優質地方豬飼料營養調控技術研究”的湖南重大科技專題,使金銀花在畜牧領域的應用獲得理論支撐。同時,爲了響應我國飼料抗生素的禁用政策,采用金銀花的功能性提取物——綠原酸研發了替抗飼料添加劑。這有助于改善動物腸道菌群結構和機體氧化還原平衡狀態,並能緩解動物生産過程中各種應激因素的不良影響,調控脂肪沈積,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和抗感染力。因此,金銀花提取物——綠原酸被評估爲一種潛在替代抗生素類藥物的理想飼料添加劑,對降抗替抗、提高動物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斷奶仔豬、母豬、肥育豬日糧中添加綠原酸可改善生豬健康狀況,提高動物産品品質,爲金銀花産業在畜牧業領域的應用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项目组胡永灵利用 10 多年的研究成果(复方纳米中草药生态养殖技术)结合贫困山区的有利条件(中草药资源丰富),进行中草药生态养殖三黄鸡、生猪与黄牛,先后无偿帮助 60 多家贫困企业和 36 家贫困养殖户,积极开发“中药保健饲料”“生态饲料”等产品,并开展中草药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工作。目前,该项技术还在越南北部 16 个省进行推广,并与越南中央农业推广中心、越南北江农林大学等成立了“中越农业合作中心”。
隨著畜禽養殖業無抗養殖時代的到來,同時受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動物疫病的影響,“中醫農業”的理念越來越受到畜禽養殖業的青睐。基于此,印遇龍團隊還通過創新地方特色種養平衡模式,優選了適合于種養平衡的水芹菜、桑葉、苎麻、巨苋草、構樹、甜象草等飼用作物,以及金銀花、杜仲、連翹等藥用植物,來替代常規飼糧,以緩解飼料原料短缺問題和解決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促進種養循環生態農業的發展。
畜禽特色養殖助推科技精准扶貧的相关政策建议
畜禽特色养殖业扶贫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畜禽特色养殖产业属于传统畜牧业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养殖风险,受养殖成本、价格波动、动物疫病、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大,养殖亏损甚至“全军覆灭”的案例时有发生。鉴于此,对于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防止贫困地区返贫提出 4 个方面的建议。
政策層面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類涉農財政資金,加大投入,按照現代畜禽養殖生産經營理念,促進畜禽生産由分散型向集約化轉變,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轉變,實現集約化、規模化、標准化養殖,提高畜禽養殖規模效益。按照産業規劃,統籌安排整合産業發展和扶貧資金,在産業發展的前、中、後階段給予持續支持,把産業做大做強,使畜禽特色養殖真正成爲貧困地區扶貧奔小康的新型産業。
完善扶持政策。對新建和改擴建規模化養殖場的基礎設施采取以“先建設後補助”的原則,完善防疫、糞汙處理配套設施。鼓勵支持種畜禽養殖場(戶)、散養戶增養補欄,增強自主育種和供種能力,保證生産供給不斷檔,實行種豬補貼。同時,落實好畜禽發展項目、養殖用地、基礎設施、環保審批、領地使用的政策。
金融層面
提供保險與金融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畜禽養殖保險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畜禽保險在畜禽産業中的重要作用,分擔畜牧養殖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給養殖場(戶)造成的損失;同時,形成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的聯動機制,加快推進畜禽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按照“養殖場(戶)+保險+銀行+政府”的信貸模式,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農戶、創業人員提供免抵押、免擔保、基准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的金融扶持。
科技層面
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良種繁育和飼養管理體系建設。堅持“自繁自育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保持當地特色畜禽品種優良性,進一步完善現有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立動態基因保護庫,加大優良地方畜禽品種保護、開發利用的支持力度,提高良種推廣普及率,培育地方名優品種,建立特色品種配套系統並推廣應用,保證特色畜禽獨有風味的同時提高其生産性能,以契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加強對特色品種飼養管理的研發,從飼料、品種、飼養、疫病防治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科學的技術標准,助力産業發展。
強化技術隊伍,加強科技培訓,提高養殖戶的素質。加強畜禽疫病防治保護工程,建立健全動物疫病監測和監督體系,充分發揮畜牧獸醫技術隊伍的作用。加強縣級獸醫實驗室技術支撐能力,開展基層動物防疫機構標准化建設,按照“三權歸縣、服務在鄉”的管理機制設置鄉鎮或區域性畜牧獸醫辦公室,配齊配強鄉村防疫人員,強化疫情處置應急隊伍建設,補齊防疫機構體系和人員隊伍。嚴厲打擊使用違規獸藥、飼料添加瘦肉精等不法行爲,爲貧困山區綠色畜牧業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充分發揮畜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將科技人員下派到基層行政村與養殖戶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推廣科學養殖實用技術。組織本地畜牧專家開展科學健康養殖技術培訓,提升科學養殖水平,提高貧困山區農村社會經濟綜合效益。
大力發展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按照“村容整潔”和“環境美好”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加快村外標准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改變人畜雜居、畜禽亂散養、畜禽混養的傳統習慣,著力打造畜禽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畜—沼—菜”“畜—沼—果”等生態養殖模式,實施環境整治、糞汙處理、農田綜合利用工程,實現農牧結合循環發展。
品牌層面
全力打造畜禽特色産業品牌。加強産業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品牌含金量。同時,開展相關特色産業的文化、旅遊、休閑等活動,不斷拓展産業領域,推進産業多格局發展,真正做到品牌和效益緊密聯接。
發展精深加工産業,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和養殖專業合作社。圍繞畜禽養殖、食品加工等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範,通過畜禽精深加工廠建設,著力打造知名優勢品牌,擴大特色畜禽産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培育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畜禽養殖加工龍頭企業,支持發展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組織,構建合理的産業鏈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畜禽生産的組織化、産業化程度,提高養殖效益。努力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養殖經營模式。實行定單生産,降低養殖風險,增強項目的市場競爭力,引進電商,改變傳統銷售模式,確保養殖戶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