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重控制
首先要制定一個合理的體重標准。盡管對于每個品種育種公司都會提供一個體重標准,但是由于育種的不斷進步和飼養管理條件的不同,可能需要對該標准作出一定的調整。調整的依據包括供種公司的建議,上一批雞的生産情況和當前雞群的生長發育情況。供種公司往往會收集很多的雞群報表,根據統計結果來調整體重標准。
一般在進雞時會制訂一個體重標准,但是隨著雞群的生長,當實際體重與標准出現偏差時,可能需要重新調整體重標准。一般來說,在第10周齡之前,如果雞群的體重低于標准,則令雞群的體重以每周比標准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標准;如果雞群的體重高于標准,則令雞群的體重以每周比標准少增重最多40g的速度接近標准。在10~15周齡,如果雞群的體重低于標准,則令雞群的體重以每周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標准;如果雞群的體重高于標准,則令雞群的體重以每周比標准少增重最多20g的速度接近標准。在15~22周齡如果雞群的體重低于標准,則令雞群的體重以每周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標准;如果雞群的體重高于標准,則以後的體重要一直保持以這個幅度高于標准。在22周齡以後,無論雞群的體重相對于標准是高是低,都要保持與體重標准的這個差值。
這樣做的原因是在10周齡以前,體重偏大的雞一般肌肉的脂肪含量偏高,而體重小的雞往往骨架也比較小,因此大雞可以比標准長得慢很多,而小雞卻要一點點的追體重。10周齡以後,母雞的生殖系統開始發育,因此體重不能增長太慢。而15周齡以後,母雞的生殖系統發育進入最重要的階段,因此此階段每周體重增幅不能低于標准。由于雞群産蛋期超重過多可能會導致死淘率升高,後期産蛋率下降太快等問題,我們要努力確保雞群在第15周齡的時候不要超重。
體重控制主要是靠喂料量的調整來實現的。盡管育種公司會提供一個參考料量,但由于飼料質量不同,喂料過程中損耗不同,喂料人員、設備不同,限飼方式不同,雞群健康狀況不同和雞舍環境不同等適合每個雞場的料量是各不相同的。,在開産前,種雞的料量一般每個星期要調整一次。具體要給多少料,最重要的參考指標是過去一周雞群的增重和未來一周的計劃增重。例如9周末的母雞,稱重結果顯示第九周增重爲10Og,如果下一周希望增重100g,則需增料2.7g左右,如果希望在下一周增重90g,則需要增料1g左右。在確定料量時也應該考慮供種公司提供的推薦料量,上一批雞同樣周齡的料量,雞舍的溫度和雞群的健康狀況等。
既然在確定料量時需要計算增重並且比較實際體重和標准的差異,那麽稱重結果的准確性就十分重要。稱重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稱重從第1周末開始,至少到30周末之前每周稱重一次,30周之後至少4周一次;每次稱重抽樣數量至少爲雞群總數的5%,並且每欄分別稱重,單欄稱重數不少于30只;圍住的雞必須全部稱完;育成期稱重盡量安排在限飼日進行,喂料日稱重則應該在喂料結束6個小時之後進行;在每周同一時間同樣地點稱重,但每棟雞舍的稱重地點不能少于兩處,且不要選擇雞舍兩端和喂料起始的位置抽樣稱重;秤的量程應該至少爲5kg,最小刻度不能大于20g;每次稱重後要計算出整舍平均體重、各欄的平均體重和均勻度。
在产蛋率达到5%之前,每周料量的增长幅度主要由体重来决定。产蛋率达到5%之后,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母鸡的料量应该增加一次。首先制作一个增料计划表,在产蛋率5%~20%之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要增料2g,在产蛋率20%~35%之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增料3g;在产蛋率35%~50%z、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增料4g;在产蛋率50%~65%之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增料5g。计划表列出之后,如下列指标超出允许范围,需要对计划表进行调整,每次的调整幅度 2~3g。调整计划表的参考指标如下:双黄蛋比例在2%~4%之间;保持蛋重周增重与标准相差在O.2克以内;保持体重周增重与标准相差在20克以内。例如在产蛋率达到30%时发现双黄蛋的比例只有1.6%,低于2%,则需要调整计划表,把计划表中产蛋率30%以后的料量全部增加2g。此外产蛋期的吃料时间也是评判料量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峰期的鸡群吃料时间一般为1.5~3小时,注意,吃料时间还受温度、鸡群健康状况,饲料形状和喂料方式的影响。
爲保持母雞體重不致過大,在達到産蛋最高峰之後需降料,一般産蛋開始下降的第一周降料1~2g,此後每周的降料幅度爲0.5~1g。産蛋後期每周的降料幅度主要參考體重和蛋重情況,由于後期體重增重一般很慢,蛋重就顯得十分重要。蛋重需要每天稱量,每次稱量不少于150枚,稱重之前去掉破損蛋和雙黃蛋,每次稱重都要分別去皮,根據稱重結果做出蛋重曲線並和標准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