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新疆畜牧科學院召開2020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全院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自治区畜牧兽医局党组成员,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东河作了题为《把握新阶段 践行新理念 融入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的工作报告。会议由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文新主持,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巴哈提别克·阿哈泰、机关各处室全体人员及研究所领导班子及正高级职称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會議指出,2020年全院幹部職工積極適應發展新常態,按照自治區黨委“1+3”工作部署,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緊緊圍繞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技術示範、成果轉化等工作推進力度,爲實現全院“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一是科技支撐能力持續增強。全年爭取批准立項國家及自治區科研計劃6類46個項目,提交獲批2020年度自治區畜牧業地方標准制(修)訂項目39項。牽頭申報立項實施3個自治區重大(重點)科研專項。完成155個在研項目的年度進展檢查,完成28個項目評估驗收。制訂頒布地方標准15項,授權發明及實用專利32項,發表學術論文95篇,其中SCI論文7篇。主持完成的“布氏菌病活疫苗(A19-△VirB12株)”獲國家三類新獸藥證書。召開第二次成果轉化獎勵大會對實現成果轉化團隊給予獎勵,繼續釋放促進創新創業的激勵導向。二是科技服務示範引領作用更加明顯。組織開展科技培訓130余場次,提供技術指導65次、咨詢服務28次,發放各類生産技術資料6000余份。開展5個地方品種羊核心群組建整群、建立育種技術體系、示範推廣多胎羊適度規模高效養殖技術;組織實施肉牛群體改良提升行動,研究制定中國安格斯牛標准,建立新疆褐牛育種數據庫;牽頭實施奶業重大科技專項,著力奶業科技創新研究,爲我區奶業振興提供科技支撐。加大自主研發系列成果的轉化應用,稭稈配合顆粒飼料産品及發明專利實現轉化,青貯菌劑與蘆葦青貯技術在生産中推廣應用,放牧綿羊專用營養舔磚實現批量生産,示範應用效應明顯。三是科技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和定點扶貧縣爲重點,組織8個技術指導組下沈蹲點指導實施畜牧産業扶貧項目、開展技術推廣示範及培訓、提供産業咨詢服務等。針對皮山縣脫貧攻堅驢産業中的重大科技難題,開展科學養驢技術攻關,全縣貧困戶養殖的2萬多頭驢實現了穩産高效,帶動全縣5萬多名貧困戶持續增收。強化定點包村扶貧工作,指導巴楚縣色力布亞鎮12村規模蛋雞場運行和實施糞汙資源化利用改造,實現日産雞蛋1.4萬枚,生産有機肥30余噸。疫情期間應巴楚縣政府要求緊急調運9.7噸優質鮮蛋供應市場,滿足了縣城及周邊鄉鎮居民的消費需求,爲保障當地市場供給、穩定市場價格貢獻了一份力量。四是對外交流與合作力度持續加大。以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爲機遇,持續推進面向中亞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畜牧科技交流,與新西蘭、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大學和種畜場等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深化與內地科研院所協同創新,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等合作開展綿羊基因組編輯技術研究。與中國農科院深化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及平台建設合作,選派5名青年科研骨幹到中國農科院各研究所研修。邀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專家教授來院作學術交流6場,選派1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各類學術研討和交流會議,拓寬科研視野,更新專業知識,提升綜合能力。五是科技創新支撐條件持續改善。持續推進南疆農區多胎羊示範基地建設,建成存欄1800只多胎羊的良種繁育基地和存欄1.3萬對種鴿的種鴿場,開展適度規模標准化生産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國家動物包蟲病參考實驗室改擴建項目”基本完成,“西部地區國家畜禽基因庫”和“動物生物安全P3實驗室”穩步推進,全院科研能力條件邁上新台階。六是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得到加強。完整准確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始終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科技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引導科研人員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核心要義、本質要求,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湧現出了“全國先進工作者”楊會國、“自治區脫貧攻堅創新獎”鄭新寶、“自治區第十一批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劉明軍、“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劉佳佳等一批優秀代表,顯著提振了科研人員幹事創業的信心和熱情。毫不松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嚴格落實“四早”要求,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堅決做到思想不松、措施不松、機制不松、責任不松。獲自治區精神文明單位、烏魯木齊市“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會議全面總結回顧了“十三五”期間我院取得的可喜進步。一是持續強化科技自主創新,取得了一批標志性重大成果。立足研究基礎和優勢特色及産業發展重點,爭取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42項,到位科研經費2.3億元,獲科技獎勵12項。研發成果取得國家新獸藥證書9個,研制發布執行國家標准6項、地方標准19項。牽頭育成了我國首個精紡專用超細毛羊新品種﹣蘇博美利奴羊。二是著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服務脫貧攻堅與産業發展效應凸顯。積極回應縣市脫貧攻堅和産業發展的科技需求,與6個地(州)簽訂合作協議,選派5名專家擔任地州畜牧業科技顧問,承擔了和田地區7個深度貧困縣畜牧産業脫貧攻堅任務,爲地州和縣市提供産業發展規劃編制、畜牧産業園建設方案制定、決策科技咨詢、技術推廣應用等服務。依托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項目,在墨玉縣建成了南疆農區多胎肉羊和肉鴿養殖科技示範基地,形成涵蓋種畜禽繁育、日糧研發及生産配送、實驗室檢測、技術集成、有機肥生産爲一體的養殖全鏈條,爲當地壯大扶貧主導産業及推進鄉村産業振興提供了有力抓手。三是始終秉持人才興院理念,優勢科研團隊與人才隊伍日益壯大。注重凝練加強地域特色鮮明的研究學科方向,搶抓機遇整體劃轉自治區奶業辦公室成立奶業研究所,健全了研究學科布局。率先在全區科技系統落實“新疆科技九條”政策,分批次對實施成果轉化的研發團隊重獎1445萬元,激發了全院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動力。以設立院青年基金、定向進修培養、客座研究、進博士站、在職讀博讀研等多種方式培養學術骨幹,通過脫貧攻堅、科技服務、“訪惠聚”等社會實踐選拔中青年領軍人才、推薦樹立先進典型,培養出了一批享譽全國的專家,現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名、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6名,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自治區高層次人才5人、天山英才21人(第一層次3人)。四是始終踐行開放辦院方針,行業地位和影響力明顯提高。持續深化優勢領域國際合作研究,與美國、新西蘭、比利時、俄羅斯、法國等國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研究與人才培養關系,在包蟲病、布魯氏菌病等家畜人畜共患病防控技術、地方綿羊品種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解析、綿羊轉基因技術、牧草種質資源創新等方面持續開展合作研究,取得一批原創性、突破性研究成果,顯著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持續推進協同創新戰略合作,與中國農科院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地科研院所和天康生物、華淩農牧等集團企業不斷深化並拓寬戰略合作領域。五是著力補齊科研基礎條件短板,科技創新支撐條件能力邁上新台階。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自籌資金建成啓用了經開區“科研綜合樓”和高新區“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研究中心”,同時在行業支撐體系、公共實驗平台、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及學術設施等方面統籌實施了一批建設項目,動物P3實驗室是目前新疆唯一獲得科技部許可的實驗室,國家動物包蟲病參考實驗室改擴建項目基本建成,西部地區國家畜禽基因庫建設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形成了經開區、高新區、沙區、水區四個院區科研辦公格局,全院科研設施設備和科研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會議強調,“十三五”期間全院的建設與發展取得了重要積極成效,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爲我院“十四五”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專題研究提出“十四五”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把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曆史高度,對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具有高度指導性的安排部署,爲今後一個時期的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院科技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准確把握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重大機遇,踐行“四個面向”戰略要求,肩負起“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的時代重任,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打好新疆畜牧産業科技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全力推動自治區科技創新改革發展各項重大任務落地見效。面向“十四五”,要准確把握新機遇新挑戰,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新發展格局,緊扣我區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題,進一步凸顯科技創新驅動産業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凝練科技工作新思路新舉措,創新科技工作新方式新方法,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突破産業關鍵核心技術,著力強化技術進步支撐産業轉型升級,以高水平的科技供給支撐産業高質量發展。
會議部署了2021年重點工作。一是要加強統籌謀劃,做好頂層規劃。全面總結“十三五”畜牧科技改革成果和成功經驗,對標對表十九屆五中全會決策部署,科學編制“十四五”畜牧科研工作規劃。發揮學術委員會的智囊智庫作用,梳理凝練重點領域優先研究方向,系統布局科研選題,頂層設計超前部署重大工程、計劃和項目。二是要緊扣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科技支撐。圍繞産業發展“五大振興行動”,梳理凝練一批重點研究選題爭取立項實施。加強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專項等項目的實施管理,形成一批實用配套技術和生産規程標准,爲産業提質增效提供支撐。抓好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執行,全面落實項目法人單位和負責人的雙重管理責任,推動在研項目實現全過程規範管理。三是要圍繞基層生産需求,提高科技服務效能。統籌全院培訓資源,以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養殖大戶和企業的技術骨幹爲主,加大生産技能與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使之成爲引領鄉村産業振興的行家裏手。支持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攻關,推動實用生産技術落地應用。打響畜牧專業咨詢品牌,積極爭取承接地州、縣市和企業委托的規劃編制、項目設計、産業咨詢等服務。四是統籌各類資源,強化鄉村産業振興科技示範。及時調整院脫貧攻堅技術服務指導組工作重點,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壯大,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依托我院墨玉縣多胎羊基地,打造南疆産業特色鮮明、設施裝備先進、生産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鄉村産業振興示範區。以院縣共建“畜牧科學院工作站”爲抓手,針對性開展畜禽養殖“四良一規範”配套措施推廣和高效經營模式示範,整縣推進畜牧科技應用示範。以“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爲平台,建立科技助力鄉村産業振興示範點,提升科技服務的展示度和影響力。五是積極創造有力條件,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強化人才對科技發展的核心支撐作用,落實成果轉化和農業科技創新激勵相關政策,研究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基金,選派優秀科研骨幹赴國內外學習進修攻讀學位,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激發釋放創新活力。六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創新支撐條件。積極推進尼勒克縣新疆褐牛育種基地、呼圖壁縣牧草原種基地、墨玉縣多胎羊示範基地等科研基地建設。著手籌建南山草食家畜良種繁育基地。抓緊完成獸醫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國家西北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國家動物包蟲病參考實驗室等重大建設項目。七是深化體制改革,增強持續發展後勁。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緊緊依靠改革,把握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留歸單位政策,爭取落地實施人員招聘、職稱評定、崗位設置、績效激勵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積極探索建立“開放、集成、高效”的外部協同創新機制,積極參與科技創新聯盟,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形成協同創新合力。圍繞科研創新與示範基地協調發展,完成院屬國有企業改革,著力提升科研基地運行成效。八是切實加強黨對科研工作的全面領導。嚴格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部署,堅持把講政治貫穿于科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緊跟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維護穩定與科技創新工作。進一步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下大力氣推進工作作風和科研學風轉變,以加強黨的建設引領全院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會上,隆重聘任獸醫研究所黃炯研究員爲我院首席科學家並頒發聘書。會議通報了2020年度幹部職工考核優秀人員結果,對2020年度湧現出的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以及評選出的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黨員進行了表彰。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減少參會人員,本次會議以視頻方式在獸醫研究所和奶業研究所分別設置了分會場。